乒乓球——澳门世界杯:陈幸同胜刘馨尹 |
文章来源:李雨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7:44 |
今年3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提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推动全球塑料制品在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环节的全面治理。 全日制本科教育增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新专业,遴选认定林学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林草领域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新建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等4个省份人工种草超过6.67万公顷。四、城乡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印发《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授予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国家森林城市数量达218个。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中央国家机关推进节约型绿化美化单位建设,组织干部职工栽植各类乔灌木、花卉24.9万余株。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交通运输系统科学实施公路绿化,全年完成公路绿化里程近10万公里。中国邮政开展绿色邮政建设行动,着力减少碳排放,完成义务植树21万株。大数据等为精准监管插上了科技翅膀。 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以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3.3%,支撑了GDP年均6.5%的增长率。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空气质量改善面临双重压力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3月空气质量数据,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还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能源绿肥黑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十连降的关键举措包括推进能源领域结构优化和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交通领域绿色转型、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等。 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大。能源消费总量2022年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22.9%,但煤炭消费总量仅增长4%左右;燃煤锅炉从52万台下降到不足10万台,农村散煤治理3500万户,一大批低效燃煤设施、炉窑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合计减少煤炭消费约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亿吨。 刘炳江说,近十年来,能源发展是典型的绿肥黑瘦时期,是从原来控制排放增量为主转向以削减存量为主的阶段。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暴露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项。刘炳江说,空气质量各项指标较差,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排放和气象两方面的原因。PM_2.5、PM_10、臭氧、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上升12.5%、18%、8.3%、1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同比持平。 李翔说,扬尘视频AI识别、重型柴油车在线、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卫星裸地遥感等科技手段在扬尘监管中大显身手,卫星天上拍、走航地上巡、AI精准识别,科技助力监管,推进了大气污染的线索评估分析精准溯源督促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20)》显示,近20年来,3月至4月平均出现沙尘天气次数为7.8次,今年4月尚未结束,次数已超平均值。部分地方追求经济增长,盲目上两高项目,部分企业追求经济利润,违法违规排污。以北京3月为例,沙尘对PM_10浓度的贡献近1/4,对一季度PM_10浓度的贡献近15%。 刘炳江说,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实现市场公平和竞争公正。大数据为精准监管提供科技利器今年以来,面对排放量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叠加的影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工程减排和企业达标排放要减排量,以更多的污染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发展带来的排放量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 目前钢铁、有色、焦炭等两高产品产量纷纷增长,产量释放带来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但沙尘屡屡来袭等,显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刘炳江说,经过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联合攻关,现已弄清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传输规律和消散机制,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网,更精准、科学地应对重污染天气。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了20%左右,并打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6.2万家。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69%,PM_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全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5%和60%,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据统计,2022年,北京对扬尘非现场巡查13万余项次,日均巡查350多项次,督促整改3700余项次李翔说,扬尘视频AI识别、重型柴油车在线、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卫星裸地遥感等科技手段在扬尘监管中大显身手,卫星天上拍、走航地上巡、AI精准识别,科技助力监管,推进了大气污染的线索评估分析精准溯源督促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据统计,2022年,北京对扬尘非现场巡查13万余项次,日均巡查350多项次,督促整改3700余项次。 PM_2.5、PM_10、臭氧、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上升12.5%、18%、8.3%、1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同比持平。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刘炳江说,经过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联合攻关,现已弄清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传输规律和消散机制,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网,更精准、科学地应对重污染天气。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暴露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项。 大数据为精准监管提供科技利器今年以来,面对排放量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叠加的影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工程减排和企业达标排放要减排量,以更多的污染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发展带来的排放量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刘炳江说,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实现市场公平和竞争公正。 空气质量改善面临双重压力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3月空气质量数据,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城市扬尘是空气中PM_2.5、PM_10等重要来源。大数据等为精准监管插上了科技翅膀。以北京3月为例,沙尘对PM_10浓度的贡献近1/4,对一季度PM_10浓度的贡献近15%。 刘炳江说,近十年来,能源发展是典型的绿肥黑瘦时期,是从原来控制排放增量为主转向以削减存量为主的阶段。目前钢铁、有色、焦炭等两高产品产量纷纷增长,产量释放带来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大。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说,北京借助科技手段,发挥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可视化、智能化监管作用,规模以上工程100%安装视频监控并纳入平台,加强视频巡查监管。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在河南、陕西开展突击检查,检查了13家企业,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环境违法问题。刘炳江说,空气质量各项指标较差,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排放和气象两方面的原因。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了20%左右,并打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6.2万家。能源领域结构优化调整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最主要措施。部分地方追求经济增长,盲目上两高项目,部分企业追求经济利润,违法违规排污。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69%,PM_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全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5%和60%,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20)》显示,近20年来,3月至4月平均出现沙尘天气次数为7.8次,今年4月尚未结束,次数已超平均值。4月25日,北京市遭遇了又一次沙尘天气。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还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能源绿肥黑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十连降的关键举措包括推进能源领域结构优化和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交通领域绿色转型、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等。科技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支撑。 能源消费总量2022年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22.9%,但煤炭消费总量仅增长4%左右;燃煤锅炉从52万台下降到不足10万台,农村散煤治理3500万户,一大批低效燃煤设施、炉窑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合计减少煤炭消费约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亿吨。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重大举措。 |
相关资料 |
安徽姚李镇四举措打好扶贫攻坚战 |